成果信息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烟气脱硫研究的单位之一,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脱硫技术,特别针对电子供体利用率低和生物耐盐性差这两个制约生物脱硫技术工业化的问题开展了大量工作。目前新技术的工艺路线已经建立,最为关键的高效耐盐菌种筛选与规模化培养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实验室近两年的连续化运行表明,反应器可在贫电子供体条件下将硫酸根离子快速、稳定还原,技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成本估算表明,本技术用于发电脱硫,处理成本1.6分/kWh。)
背景介绍
以石灰-石膏法为代表的传统脱硫技术二次污染重,难以适应循环经济型社会发展要求。生物脱硫是上世纪80年代末由荷兰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新型技术,核心是将高价态的硫还原成单质硫进行循环利用。与传统技术相比,新技术可实现常温脱硫、无二次污染并能获得硫磺资源,因此一经提出,便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和企业家关注,认为有望成为新一代绿色脱硫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生物脱硫技术已经从实验室开始进入产业化。)
应用前景
我国是燃煤大国,二氧化硫排放居世界首位,气体脱硫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传统技术相比,生物法脱硫不仅不产生二次污染,而且能够得到我国紧缺的硫磺资源(目前我国每年需要进口200万吨以上硫磺),处理成本减少20%以上,具有很大市场前景。而目前市场上海没有成熟的工业化生物脱硫工艺,仅仅有荷兰的一家公司在中国建立了一套示范装置。如本技术产业化获得成功,将提高我国在此领域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