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信息
噻吩并咔唑类七元稠环(Dithienocyclopentacarbazole,DTCC)是一类经典的梯形共轭并环单元,它具有强的给电子能力、良好的共平面性以及分子骨架结构易于剪裁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设计、合成高性能的p-型聚合物半导体材料。其中,基于DTCC-基聚合物薄膜构造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空穴迁移率高达0.001~0.14cm2V–1s–1(Macromolecules,2013,46,7687-7695)。基于DTCC-基聚合物薄膜构造的富勒烯基OSCs的PCE达3.7~4.6%(Chem.Commun.,2010,46,3259–3261;Adv.Funct.Mater.,2012,22,1711–1722)。尽管p-型DTCC衍生物单元被广泛地应用于合成高性能的p-型聚合物半导体材料,但是DTCC-基n-型有机小分子受体材料依然没有报道。本发明通过在DTCC衍生物的噻吩端位上引入两个强吸电子端基,设计合成了一种含DTCC衍生物单元的A–D–A型有机小分子受体,获得了综合性能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能。作为受体材料,在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通过分子结构与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优化,有望获得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背景介绍
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无空间局限性等特点,是一类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由于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OSCs)具有轻质、柔性、成本低以及可溶液法大面积加工等优势,因而备受人们关注。其中,本体异质结型有机太阳能电池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基于富勒烯衍生物受体构造的单结OSCs器件的能源转换效率(PCE)超过10%。然而,富勒烯衍生物受体存在一些本质的缺陷,例如:在可见光区的光捕获能力弱、合成和纯化困难及分子间聚集倾向强等,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富勒烯基OSCs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解决富勒烯受体的上述缺点,开发新型的非富勒烯受体(例如:有机小分子受体)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已被证实为最有前途的富勒烯衍生物受体的替代品。)
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