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信息
(1)减少了风吹水损失,增加了装置内空气-水热质交换时间,装置更高效。 (2)降低了雾滴相与空气间的阻力,降低了循环水泵的所需扬程,装置低耗运行。 (3)拓宽了的断面风速和喷水粒径的选择范围,降低了主通风机克服本装置运行阻力的电能消耗,装置更优化,更易推广。)
背景介绍
矿井排风热回收装置,一般将喷淋设施布置在扩散塔顶部,并向下喷冷水回收排风热能。但是,由于空气与喷淋液滴之间相对速度较高,选择过小的液滴粒径,易导致液滴被吹飞,即风吹水损失;若选择较大的液滴粒径,则极易发生液滴破碎,破碎的液滴进而被排风流带走,导致风吹水损失,即使在装置顶部设置挡水板,风吹水损失量依旧非常可观;另外,液滴破碎导致液滴粒径选择范围缩小,尤其迎面风速较大时,甚至无法选择液滴粒径;从选择液滴粒径的角度看,逆流下喷存在液滴粒径选择难度大和风吹水损失大的问题; 从空气-水热湿交换的角度看,传统下喷式装置中液滴与空气接触时间短,热交换不充分,导致装置热效率低;从循环水泵运行功耗的角度看,下喷式必须把水至少提升至扩散塔自身高度及以上,经常高达10m以上,另外,由于喷水量通常较大,再加上喷水带来的空气阻力增加,则循环水泵功耗较大。)
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