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信息
低空高机动性浮空器组网,搭载5G空中微基站与图传设备,结合AI云端处理技术,提取恶意无人机流量特征指纹,实现对黑飞偷拍行为的快速检测以及“飞手”的快速方向定位;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如侵犯隐私权、威胁公共安全等;当前检测商用无人机一般采用雷达脉冲设备,所针对的探测目标一般为高空、快速、大型目标,其体积多较大,且高昂的成本也不具备可持续性。而现有消费级无人机大多数具有“低、慢、小”等特点,再考虑到城市环境的复杂性,这使得现有消费级无人机难以被当前广泛使用的脉冲体制雷达侦测发现。 电子干扰枪是防御无人机黑飞的另外一种典型方式,即瞄准无人机发射干扰信号。但这种方式不具备无人机监测功能,需自行找到无人机目标后再进行反制,距离有限,人工干预成分大,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他像摄像头识别跟踪,声波检测等无人机地理防御方法能够检测到无人机的位置,但对于开放区域中的隐私偷拍及关键基础设施的偷拍侵入却无能为力; 在一些开放区域,这些检测设备无法区分无人机究竟是在合法使用还是非法偷拍。 项目研发成果:通过发射部署挂载有5G芯片的反无人机偷拍低空浮空器集群,实时采集待检测区域中空口无线信号; 利用5G链路将探测数据回传到边缘智能服务中心进行分析,形成无人机窥视的流量特征指纹; 浮空器组网多点测向交汇,实现对恶意无人机操作者的高精度定位,构成了“察探证”一体、标本兼治的无人机反制防御系统; 5G高速率低延时特性,可消除云端与边缘通信时的延迟问题,使恶意无人机的检测重心从云端迁移至边缘,助力反无人机检测平台由“精确化”向“智能化”转变。 技术特点:能够刻画出不同无人机FPV解析度条件下,对应的数据流量特征模型; 能够从5G回传数据流量中,检测出正在实施偷拍行为的无人机,并形成唯一偷拍电子流量特征指纹; 能够在复杂城市环境中,实现对恶意无人机操作者的反向高精度定位; 实现长时间滞空平台,超长距离多跳检测网络区域覆盖。 应用领域:经过适度改造,该平台也可作为先进浮空器的5G应急通信与监控平台 --作为移动5G基站,满足电信运营商对特定人群的应急通信需求,以及满足边防、警用等政企客户长时间监控、航拍需求。 --进一步改造可作为军用战术浮空器,提供军方在恶劣偏僻地点的情报侦查和应急通信能力,支持各种任务载荷数天、数周甚至数月的持续工作。)
背景介绍
/)
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