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怀化分市场
 您当前位置:技术交易 > 

鼻咽癌候选抑瘤/易感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应用


行业类别:医药生物技术与产品
所处阶段:试生产阶段
持有单位:中南大学
转让方式:技术转让,
转让价格:面议

成果信息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细胞遗传室在国家“863”、“973”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在鼻咽癌候选抑瘤/易感基因的克隆、功能及鼻咽癌分子靶标的筛选的基础上对鼻咽癌分子发病机制展开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申报相关专利4项并获得申请号。首次采用全基因组扫描和比较基因组杂交的技术对鼻咽癌遗传性改变进行全面的分析,发现鼻咽癌染色体常见的缺失区域为3p、9p、11q、16q,通过鼻咽癌染色体的杂合性丢失分析发现鼻咽癌染色体在3p25.3-26.3、7q31.3-q36、9p21-22区域存在最小共同缺失区,为进一步分离克隆鼻咽癌密切相关的抑瘤基因或易感基因提供了遗传学基础;运用定位候选克隆策略并充分结合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最新成果,成功地克隆了20个鼻咽癌候选抑瘤基因,并发现上述基因在鼻咽癌活检组织和鼻咽癌细胞系中表达下调,表明他们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将BRD7、NGX6、NAG7、NOR1、UBAP1、SPLUNC1和LPLUNC1基因转染鼻咽癌细胞,通过细胞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形成和裸鼠致瘤等体内外实验研究发现这些基因对鼻咽癌细胞恶性表型逆转具有重要作用,生物学特性分析进一步支持这些基因是鼻咽癌抑瘤基因的良好候选者;通过对这些基因的功能研究,发现它们在细胞增殖,固有免疫、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周期调控及细胞代谢等众多分子事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背景介绍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高发的恶性头颈部肿瘤。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步的遗传性改变是鼻咽癌发生的分子基础,在已发现的抑瘤基因中至今未发现与鼻咽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提示鼻咽癌基因组中极有可能存在尚未发现的易感/抑瘤基因,因此,克隆鼻咽癌发病相关的新基因,研究其功能,对探讨鼻咽癌发病机理、诊断乃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用前景

随着肿瘤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将成为21世纪肿瘤筛检的方向,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技术筛选出一系列重要的鼻咽癌相关的分子Marker,这些Marker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开发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将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一旦应用于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不仅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如果能够开发出真正有诊断价值的试剂盒和基因靶向性治疗的药物,则每年的产值可达数十亿元,同时也为其他肿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良好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