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信息
1.储层评价和地质建模 对二氧化碳储层的评价拟采用资料综合分析及三维储层建模的方式来进行。将根据三维地震的解释成果对层位、断层、岩石类型等进行分析;根据附近井的测井和取芯数据对连井剖面、岩性、岩相、岩石物性、渗透率、油气水界面、属性空间连续性半变谱等进行分析。 2.数值模拟及方案优化 开发一个综合考虑溶解、扩散、滞后现象、表面吸附和地球化学反应等因素的二氧化碳埋存模拟程序,并结合地质勘查、评价阶段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考虑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多次模拟,确定最优井位和井眼轨迹,优化注入速率和注入压力等。 钻井后,根据新资料以及新的地面勘查数据,对地质模型进行校正,并重新进行数值模拟,对拟钻井的井位进行优化设计,提出测井、试井、取芯、取样及测试工作要求。同时对两口注入井的完井段和注入速率进行优化计算。 3.封存能力与安全性评估 在监测方面,采用以三维地震为主,结合常规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和示踪剂监测技术,多种方法配合使用并互相验证。将全程参与跟踪CO2注入、监测等工作。 根据注入过程的实测数据进行历史拟合,并对数值模型进行校正。结合现场经验,分析二氧化碳注入后的扩散运移特征,进一步评估目标区的封存能力和安全性。 )
背景介绍
作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正面临经济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双重压力。正因为中国是以煤为主要一次能源的国家,发展煤的低碳能源技术,将对实现我国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CO2的地质封存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大规模实现CO2减排的重要潜在手段,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已将“主要行业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列为重点领域的优先主题,在《中国温室气体白皮书》中,已将“研究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列为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之一。根据神华集团的战略部署,计划以煤制油厂为依托,以鄂尔多斯盆地为封存目标区,探索在煤制油化工领域实施CCS的可行性。在完成可研的基础上,建立实施万吨级CO2地质封存示范项目。项目的目标是:通过万吨级CO2地质封存示范项目,掌握具有全流程特点、针对中国典型地质条件下的封存理论和关键技术,提升中国CCS技术的研发水平,为将来实施大规模CCS项目奠定基础。)
应用前景
中国对于CCS技术的了解和关注程度非常高。同时,作为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面对国内火电装机的比例达到了四分之三的事实,中国不仅密切关注CCS等前沿脱碳技术的发展,同时,更加务实地采取了一条以 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为主导的“绿色煤电”路线图。中国以燃煤为主的发电结构在未来长时间内不会改变。预计到2020年,煤电仍将占中国发电结构的60%左右,未来中国控制燃煤发电污染物排放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因此为了使煤电得到可持续发展,中国有必要探索煤电二氧化碳的减排技术和开发煤基氢能技术,这是中国电力工业重要任务之一。在对于国家政策解读层面的优势,CCS项目技术前景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