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信息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目标即降低有机污染物、氨氮和重金属浓度,并尽量简化工艺,减少成本,能够实现处理液达标排放或回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三级排放标准为化学需氧量(COD)浓度≤1000 mg/L;二级排放标准为COD浓度≤300 mg/L,NH3-N浓度≤50 mg/L;一级排放标准为COD浓度≤100 mg/L,NH3-N浓度≤15 mg/L。同时,对各种重金属浓度也有相应规定。 垃圾渗滤液难于处理的原因包括:渗滤液水质变化大、含有生物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和氨氮浓度高。我们采用矿物法与生物法组合处理渗滤液,其工艺步骤主要包括:先采用生物法的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技术去除大量有机污染物和氨氮,再采用矿物法处理生物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以及剩余氨氮。矿物法与生物法组合处理垃圾渗滤液新技术,可以使垃圾渗滤液处理出水可以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
背景介绍
当今时代,人类所产生的垃圾量每年约有31亿吨,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大气环境、威胁地面水和地下水水质、侵占农田、危害土壤、滋生虫害、传染疾病以及影响城市容貌等,已被公认为城市公害之一。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三种: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美国,填埋占85%,焚烧占10%。日本国土不大,填埋占26.9%,焚烧占61%。西欧国家主要以填埋为主,并多为有控制的填埋。我国85%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填埋处理。卫生填埋处理垃圾有很多优势,但垃圾在填埋阶段以及填埋场封场后监管期间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危害性大,需要进行处理才能安全排放。以北京市为例,2010年,北京市90%的生活垃圾采用填埋处理,运行的大型垃圾卫生填埋场有13座,都面临垃圾渗滤液处理这一环境问题。生活垃圾填埋场中渗滤液引起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状况令人担忧,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已经成为制约垃圾卫生填埋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 )
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外垃圾渗滤液现行的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矿化垃圾法以及各种方法的组合形式等。物理法的典型代表为反渗透法(RO),化学法的典型代表为Fenton高级氧化法,生物法的典型代表为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以及矿化垃圾法的典型代表为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技术。组合形式主要包括:生物法+反渗透,生物法+Fenton高级氧化法,矿化垃圾法+反渗透等。 矿物法与生物法组合处理垃圾渗滤液新技术,可以有效处理生物难降解有机物与重金属,处理出水可以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抗冲击能力优越,对国外技术依赖度低;处理工艺的环境相容性好,不产生浓缩液,污泥经浓缩压滤后形成滤饼可以资源化利用;原料来源广泛,能耗与器材消耗低,投资要求适度,综合效益明显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