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信息
北京大学研发的活性半焦-纳米粒子复合脱硫剂,充分利用纳米粒子的高比表面积和催化功能实现了SO2的高效脱除,同时,对脱硫后催化剂的再生工艺实现了技术突破,再生后催化剂的脱硫性能基本保持不变,并成功获得了纯度较高的二氧化硫,实现了脱硫——硫资源化一体化的工艺。该工艺拥有投资成本少(石灰-石膏法的50%)、不需运行成本(所得到的硫产品价值足以弥补制备复合脱硫剂的成本)等优点。 对于燃烧产生的NOx污染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燃烧前控制(燃煤脱氮和低NOx燃烧新工艺)和生成后的烟气脱硝,但前者技术不成熟、脱硝效率不高,因此后者仍是NOx污染控制的主要技术。目前,脱硝的主要工艺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但由于其的催化温度要求高(300℃以上),必须在脱硫前脱硝,催化剂因在高温、高粉尘的环境下工作,导致安装复杂、寿命短。我们研究的活性半焦/纳米粒子复合低温SCR催化剂,在100~120℃即能产生非常优秀的脱硝效果,可在脱硫后(温度较低)进行脱硝,不但节约能源,而且由于脱硫后烟气得到过滤,粉尘少,催化剂寿命显著延长。 )
背景介绍
煤炭燃烧是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煤燃烧会产生颗粒物、二氧化硫 (SO2)、氮氧化物(NOx)、氯化氢(HCl)、氟化氢(HF)、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我国燃煤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占二氧化硫总排放量的85%以上,由SO2等酸性气体所导致的酸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控制,我国尚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从而导致NOx排放逐年增加。 国内外对燃煤过程硫污染治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发出了许多治理的方法,但是现有方法都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主要包括: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或者废弃脱硫剂无回收价值,废弃脱硫剂的堆放存储占有大部分的面积,同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等。)
应用前景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将超5万亿元。到2016年,环保产业产值约3万亿元,其中环境污染治理产值1-1.5万亿元。作为政策推动型产业,我国环保产业,尤其是大气治理领域受政策红利的影响巨大。大气污染治理三大主要业务(烟气除尘、脱硫、脱硝)无疑会在未来几年迎来发展的高峰期。此法处理后的产物方便回收再利用,不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和浪费,而且还可以创收入盈利,回收投入的资本,前景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