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怀化分市场
 您当前位置:技术交易 > 

工业余热高效利用技术


行业类别: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
所处阶段:规模化生产阶段
持有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转让方式: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入股,
转让价格:面议

成果信息

中科院力学所的余热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冶金炉中低温余热高效发电关键技术;以CO2为工质的余热发电实验平台;燃气脉冲除灰技术与装置;余热蒸汽直接利用技术。通过集成高效急冷换热器、煤气防爆技术、低参数饱和蒸汽汽轮机组、蒸汽储热稳流系统、换热器壁面清灰技术以及新型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等,充分利用中低温余热进行高效发电,有效降低企业能耗。 知识产权及获奖情况: 发明专利:炼炉转炉煤气干法回收及其显热发电系统.专利号:ZL200810102268 发明专利:远程爆燃点火装置.专利号:ZL200810102269 发明专利:应用于炼钢转炉煤气回收的爆炸遏制系统及方法.专利号:ZL2009100762362 承担项目: 863计划项目“低品位余热高效发电新技术与装置研制” 中科院节能减排重大项目课题“工业煤气生产及显热回收发电新技术” 中科院院装备建设项目“纯低温CO2余热发电实验平台研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转炉炉气高效燃烧低污染排放控制机制研究” 获得奖励: 燃气脉冲除灰技术研究荣获中国科学院1998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审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

背景介绍

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是制约当今时代发展的两大重要难题,因而节能减排和有效利用能源,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当前的单位GDP能耗相对发达国家偏高,其中我国工业领域的能耗已经占到总能耗的70%,因而工业领域能源利用占据主导地位,工业领域能源利用率低的原因,除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工艺落后等客观因素之外,余热利用不足是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次对高效率工业余热利用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应用前景

在一家年产200万吨钢的企业实施余热高效发电技术,则吨钢能耗降低50 kg标煤/t,同时可发电65 kWh/t。每年节约标准煤10万吨标准煤,发电1.3亿度,减排CO2达25万吨,直接经济效益为0.5亿元。2-3年内回收投资成本,投资回报率对于企业有相当的吸引力,因而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