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信息
本项目各完成单位通力合作,通过室内测定和苗圃、城市绿地研究棕榈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并提出全冠移植结合大规格容器育苗综合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控方法,为大规模园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该项目成果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目引种棕榈植物近500种,其中300 种是我国首次引入;研究出提高发芽率的方法,提高了苗木生产效率;运用逐步驯化法,并通过适应性和观赏性、经济性评价,在华南绿地推广80 种,重点应用30 种;筛选出12 种耐寒种类,在华东、华中地区园林中广泛推广,使其应用向北推广了1000 多公里;筛选出9 种较耐荫、18种较耐盐的棕榈植物;申请专利8 项,已授权2 项。)
背景介绍
棕榈 (Trachycarpusfortune) 原产于中国,现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乃世界上最耐寒的棕榈科 (Palmae) 植物之一。棕榈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长江流域以南温暖湿润多雨地区,以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陕西最多,垂直分布在海拔 300 ~ 1500 米,西南地区可达 2700 米。棕棕榈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极耐寒,较耐阴,成品极耐旱,惟不能抵受太大的日夜温差。栽培土壤要求排水良好、肥沃。棕榈根系较浅,无主根,种时不宜过深,栽后穴面要保持盘子状。棕榈对烟尘、二氧化硫、氟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具较强的抗性,并具有吸收能力,适于空气污染区大面积种植。)
应用前景
该项目第一完成单位累计实现经济效益21.16 亿元,在国内带动辐射推广21 万亩,估计累计实现经济效益约51.50 亿元;棕榈植物在居住区环境、城市绿地、家庭园艺等应用与日俱增,并将带动花木、园林、房地产等多个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