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怀化分市场
 您当前位置:技术交易 > 

江苏省最好吃的大米——南粳46


行业类别: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
所处阶段:规模化生产阶段
持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转让方式:技术转让,
转让价格:面议

成果信息

该品种株型紧凑,分蘖性中等偏强,穗型较大,直立型穗。植株生长青秀,灌浆速度快,熟相较好。接种鉴定抗条纹叶枯病,中抗白叶枯病,感穗颈瘟和纹枯病。全生育期165d左右,属中熟晚粳类型,适合在江苏省苏南地区和上海市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一般单产9000kg/hm2以上,高产栽培可达10500kg/hm2。其突出优点是稻米品质优,各项指标达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该品种综合了母本武香粳14的香味和父本关东194的软米特性,米饭晶莹剔透,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在2006年和2007年江苏省粳稻优质米食味品尝会上均获得第一名,被誉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品种。2007年8月在沈阳组织召开的全国优质粳稻优良食味品评会上,南粳46获得优秀奖,是南方稻区唯一进入前十名的优质粳稻品种。2010年4月在长春召开的“第五届全国粳稻米大会冶上,被评为“优质食味粳米”品种。2011年3月在长春召开的“第六届全国粳稻米大会”上,又被评为“金奖大米”品种。2013年“粳稻新品种南粳46获全国‘金奖大米’称号”获江苏农业十大科技贡献奖。2014年在“江苏好品种粳稻优质米品尝评比会”上荣获金奖。)

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改善,消费者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品质改良成为目前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较多研究表明,水稻食味品质除与品种特性有关外,亦受环境因素和栽培条件较大影响,是一种多基因系统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存在着差异,其稻米品质性状会因种植地域的变化而变化。江苏省是中国粳稻的主产地之一,南北纬度差异近 5° (31° N ~36° N),气候和土壤类型差异明显。研究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江苏地域差异的敏感性有强弱之分,中熟中粳稻和迟熟中粳稻的加工品质在苏中地区表现为优。另一方面,播种时期对稻米品质性状也有较大影响。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随播种时期的推迟,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同一品种晚播与早播相比,品质性状也差异很大,如中早熟或中熟品种推迟播期,米质可明显改善,而中晚熟品种推迟播期则米质下降。)

应用前景

目前,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地50多家稻米加工企业以南粳46为原粮进行优良食味稻米产业化开发,生产优良食味品种南粳46品牌大米5000多万吨。 与此同时,江苏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优良食味品种南粳5055和南粳9108等品种由于综合表现突出,连续多年被江苏省农委列入江苏省主推品种,成为高产增效创建百亩示范方的主导品种。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创新“科研+基地+企业”的稻米产业化开发模式;利用“企业+品种”的优质稻米品牌模式,成功创建多个南粳系列粳稻品种品牌,填补了江苏省缺乏品种品牌的空白,促进了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