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信息
磁悬浮列车利用电磁力实现车辆的悬浮和牵引,代替传统轨道交通的轮轨接触关系,具有无磨损、低噪声和振动、爬坡转弯能力强等特点,是一种新型轨道交通方式。磁悬浮列车分为高速和中低速两类,后者特别适合于城市内部的轨道交通。学校率先在国内突破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车辆悬浮技术、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是目前国内唯一掌握磁悬浮交通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单位。学校与北京控股公司合作,开始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工程化应用研发和商业化推广工作。在唐山建成1.6公里的工程化试验示范线,列出运行时速达105公里,线路最大坡度70‰,正线转弯半径100米(通过时速可达43公里)。系统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已具备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能力。)
背景介绍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主要采用三、四轨供电和侧式接触受流,即在沿车轨附近设置受流轨 ( 供电轨 ),列车设置的受流器与受流轨侧面接触,受流轨将电流导入受流器,以达到实时为列车提供电能的目的。受流器与受流轨的良好接触为该类磁悬浮列车正常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
应用前景
磁悬浮列车的产业化和商业运营对建立新型节能环保的轨道交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市场发展空间及前景十分广阔。)